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» 员工工作 » 员工风采
员工风采

员工风采

江绍原先生

时间:2025-10-1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江绍原先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肖文科

江绍原先生,1898年农历正月二十(公历1898年2月10日)出生于北京,祖籍安徽旌德县,1983年9月11日在北京病逝,享年85岁。他精通英语、德语、俄语,除翻译有关学术著作外,还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等课程;1949年11月,他受聘为vsport官方网站师范公司外国文学教授,1950-1952年间,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,曾与李贯英教授共同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员工讲授戏剧等课程。

江绍原先生自幼聪颖好学,博闻强记。1911年,13岁的他赴上海就读于麦伦书院、浸礼会书院,1914年,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预科班;1915年,赴美到他同父异母之兄江绍铨执教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公司就读,两年后,因病辍学回国;1917年,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,“五四 ”运动爆发时,他不仅积极投入了这一爱国运动,参加了游行,还是冲入北洋政府官员曹汝霖住宅、火烧赵家楼被反动政府逮捕入狱者之一,他以独特的形式,成为“五四 ”所高举的“德先生、赛先生 ”两面大旗的积极呼应者;1920年下半年,从北京大学毕业后,他再次被选派到美国深造,先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比较宗教学系,1922年毕业后,前往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哲学专业学习,1923年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。

回国后,他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主要讲授宗教哲学、宗教史、基督教史等课程,后任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主席;1927年3月,应鲁迅先生之邀到中山大学文公司英吉利语言文学系任教授,后被任命为系主任,兼任国文系课程,在中山大学开设了“迷信研究 ”课。1927年9月,鲁迅先生离开广州时,江绍原原本想与鲁迅同去,但被中大方面及胡适说服,决定留在中大专心于研究工作。不久后他离穗赴杭,在杭州期间,与钟敬文、钱小柏等人组成了“杭州民俗学会 ”,后又于1930年夏与钟敬文、钱南扬、娄子匡等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,1930年8月28日,娄子匡在杭州《民国日报》上创办了《民俗周刊》,江绍原随后在该刊物上发表了《最近民俗研究范围与倾向》《民间的疾病传染》《宁波端午老虎画集序》等文稿。此外,他还在浙江大学和民众教育实验公司任教。

1929年,江绍原再度回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,将在中山大学开设的“迷信研究 ”课进行扩充,开设了“礼俗迷信研究 ”课。1930年,他正式在北京大学开始讲授“礼俗迷信之研究 ”和“宗教史 ”课程。此后,他先后在北京女子大学、武昌大学、北平大学、中法大学、辅仁大学、河南大学、中国大学、西北大学等处任教,开设礼俗迷信、宗教之研究等课程。

他曾在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、上海中法孔德研究所担任编纂或研究员。抗战时他不任伪职,过着清贫的生活。抗战胜利后,他积极追求民主进步,曾参与反对国民党当局组织的伪“国民大会”代表选举的公开活动,并在上海《解放日报》上发表《拼死争自由》的文章,在国家民族遭受严重危难时期,他追求真理,不畏强暴,表现了民主革命精神、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民族气节。

1952年后,他调任中国科学出版社副编审、编审及商务印书馆编审等

职,主要从事比较宗教学、民俗学的研究工作。他是中国最早引进国外社会科学,较系统、科学地研究中国迷信的学者,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,著名民俗学家和比较宗教学家,20世纪中国民俗学界五大核心领袖人物之一(其他四人为顾颉刚、周作人、钟敬文、娄子匡);晚年致力于《周易》和文物考古的研究。

他曾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,1979年被聘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;1983年被聘为中国民俗学会顾问。





他在学术研究上,特别注重创新和开拓。他著有《乔答摩底死》(北京大学出版部,1920),胡适为该书作序;《发须爪——关于它们的迷信》 (上海开明书店,1928),胡适为该书提供过民俗和迷信的例子,周作人将该书列为青年必读书之一,并为其作序;《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:侧重其法术的和宗教的方面》(商务印书馆,1935)(商务印书馆,1937)(海文艺出版社,1989);《中国礼俗迷信》,该书原是江绍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“礼俗迷信研究 ”课时所用的讲义,于1989年由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;此外,北京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了《民俗与迷信》平装版,于2016年8月出版了精装版,该书内容与《中国礼俗迷信》相同,属于“大家小书 ”丛书。

他的译著有《宗教的出生与长成》(商务印书馆,1926),英文版原名The Birth and Growth ofReligion,作者乔治 · 福特 · 摩尔(George Foot Moore),《实生论大旨》(上海亚东图书馆,1923),译自德Grundzüge des Actualismus ,作者汉斯 ·迪勒(Hans Diller),《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》(中华书局,1932),英文版原名English Folklore ,作者亚瑟 ·罗伯逊 ·瑞爱德(Arthur Robertson Wright),他还从俄文本翻译出版了《印度民间故事》(天津人民出版社,1957),俄文版原名Индийские народные сказки , 作者是苏联学者伏 ·拉 ·克拉先宁尼可夫 (Владимир Лазаревич Красенинников) 等;此外,他还在《北大日刊》《语丝》《贡献》《科学月刊》《晨报副刊》《东方杂志》等报刊上发表了500余篇民俗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和“小品 ”。

无论是撰著还是译著,他都尽量搜集有关材料附于书后,以便于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书中的内容。

他的迷信研究既借鉴了国外民俗学理论,又融合了宗教学、哲学、社会学理论,并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,创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,为中国迷信研究的奠基和发展,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他被列为vsport官方网站文公司成立百余年来成就卓著的名教授之一。

2025年9月于北京

撰稿:肖文科

二审:范宏雅

三审:杨林秀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:030006 TEL:0351-7010511
版权所有 vsport(中国区)官方网站
CopyRight http://www.gysta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